我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出生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在农村当过生产队长,是一名有着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父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常挂在嘴边的那些口头禅让我难忘。
父亲常说的口头禅是“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接天上掉下的馅饼也要赶早”。我们几个子女从记事起,就经常听到他讲这些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父亲当了村里的生产队长,在大集体时代,他带头发动社员多找肥、深耕作、勤除草,保证多打粮,让社员多分粮,家家能有个温饱。在他的领导下,生产队的粮食年年丰收,年年超额完成上缴国家的粮食任务,社员分配粮食从人平180公斤涨到210公斤,受到了县里的嘉奖。
现在来品味父亲的口头禅,他讲的其实是很朴素的道理,就是人要勤劳,和现在我们常说的“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是一个理儿。当生产队长时,父亲总是干在前面,割麦、插秧的速度在生产队是数一数二的,总是带头完成任务。我记忆很深刻的就是每逢农忙季节学校放假,父亲每天早上蒙蒙亮就喊醒我们几个子女起来拾麦子,交集体挣工分,挑麦种、放牛、打猪草、捡柴禾,繁杂的农活培养了我们勤劳吃苦、任劳任怨的品格。
父亲非常尊重村里的老师,也经常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识字就是睁眼瞎”这些话教育我们几个子女要好好读书。
我们家庭六人主要靠父母二人挣工分养活,家境十分贫寒,但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几个孩子考学,读到哪里,家里就支持到哪里,哪怕砸锅卖铁也会让你们上好学”。在我的心目中,高个子、硬身板、眼中有神、性格刚毅、心胸坦荡的父亲似乎天生就有一副傲骨,但为了我们几个子女上学,父亲愁的晚上睡不着觉,多次低下了头。我记得刚考上县师范学校的时候,弟妹们正在上初中、小学,为了凑足学费,父母经常得舍下脸面向左邻右舍和亲戚们借钱,辛辛苦苦喂养好几年的牲畜也前前后后卖光了。毕业后,我被分配在村小学教书,从事教育工作到现在,父亲一直以我为骄傲,常跟我说能教书育人是很值得欣慰和光荣的事情。
父亲的口头禅还有“笑破不笑补”“粮食是汗珠子换来的”,我从小就知道这是父亲在教育我们粮食来之不易,农民一年到头从地里刨食,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要节俭不能浪费,穿衣服破洞懒得补丢人、打补丁不丢人,不求华丽奢侈,穿暖就行。
父亲一生节俭,对自己真真正正的是很“抠门”。但父亲担任生产队长期间,总是率先完成国家粮食上缴任务,后来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父亲也总是积极缴纳“三提五统”,从不欠集体的提留款。作为一名老党员,父亲总是按时缴纳党费,四十多年没有间断过。
父亲年轻时曾担任生产队出纳多年,保管生产队现金,公私分明,从未动用过集体一分钱,也没出过一分钱差错。他经常对我们说的口头禅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告诫我们后人要自警自律,遵规守纪。
我参加工作后,每逢回老家,父亲总要告诫我“不要吃沾灰的馍馍”,我也牢记他老人家的话,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一个“干净”的人。
现在,父亲年事已高,基本上是待在老家安度晚年,已经不再会过问我们的事,但他的口头禅,我永远不会忘记,简单的口头禅里饱含丰富的人生哲理,我一直用它们教育着子女和孙辈,希望他们也能拥有父亲身上的那种傲骨。(作者:邓青山 报送单位:东巩镇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