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镇上正式启动了大数据入户核查工作,作为镇纪委工作人员,我被抽调进大数据办,负责汇总大数据入户核查情况、检查入户核查一户一档档案,同时带领专班对领导干部、财政供养人员、村干部“三类重点人员”问题线索逐一进行复核,了解“三类人员”家庭经济情况、成员情况和生活生产情况,检查是否符合扶贫政策。
村书记夫妻靠打零工维持生计?6月中旬,我们接到了县大数据办转交的泉湾村书记柳某2015、2016连续两年为其孩子申请《湖北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的问题线索,立即开展了入户复核。“书记家里条件好啊,种了几十亩烟叶,买了车子,还在镇上买的房子,平常为人也和善,有个娃娃刚考上大学。”到村核查时,我们没有直接到柳某家里,而是先向个别村民以聊天的方式询问,闲聊中村民为书记“说好话”时无意间透露的信息,在我们查实这起利用虚假困难证明套取国家教育资助的问题线索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干部身份并非问题,家庭是否困难才是评判标准,核查期间,我也遇到过一些特别困难需要特殊对待的干部群体。记得7月份在孙湾村入户复核时,村干部老吴主动找到我们:“听说村干部不能申请政策补助,但我家里确实很困难,姑娘读书的时候领取了寄宿生补助,是不是必须要退钱?”“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家人都体弱多病,经常生病住院,开销太大了,我也是没有办法,又听说有政策,才申请了寄宿生补助。”随后老吴一次性提供了本人和家属的12张出院记录,时间跨度从2015年5月12日到2017年3月13日,出院记录显示其本人及家属住院频繁,特别是2016年5月,老吴夫妇二人同时住院,6月份其妻和岳父同时住院,并且所有的出院记录都是打印版,没有医院的盖章。我和专班同事们的第一直觉就是该村干部提供的出院记录可能有造假嫌疑。为了鉴别真伪,我们先找周围的群众证实,再找到出院记录涉及的县医院和镇卫生院反复进行核实,并在医院配合下调取了存档档案和历史监控记录,最终证实这些出院记录都是真实的。我们随后向上级汇报了这名干部的特殊情况。
两个多月期间,我们按照群众生活的时间规律开展入户核查工作,经常在村组一线“迎来日出、送走晚霞”,专班全员共完成3514例问题线索的调查,查实问题线索889件并责成整改,用群众赋予的权力为扶贫政策全程保驾护航,降下了群众对身边“微腐败”的“火气”,提升了基层执纪工作的“硬气”。踏平坎坷成大道,搬开了贪占群众利益的挡路石,补齐了群众的获得感,扶贫监督这条光明道路越走越敞亮。(薛坪镇纪委 刘海燕)